雅昌首页
求购单(0) 消息
徐惠君首页资讯资讯详细

【观点】跟着感觉画,画出心中的黄河

2016-04-06 10:39:53 来源:艺术家提供作者:
A-A+

  ARTTITUDE:徐老师,您好!通过画册第一次看到您的作品,请您谈一谈以黄河之水为题材的创作是什么时候开始的?

  徐惠君:原先我是画传统的一路,而且一走就是很多年,但是传统是用来让我了解过去的,如果再往回走,感觉在走回头路,所以我下意识的想做一些改变。其实从宋元以来的经典作品我都临习过,我自己很认真地研究过。传统山水画到宋元是一个顶峰,其实后来的人都是在走下坡路,笔墨工夫跟古人没有可比性,即使是中国美院的一些专家教授,他们的笔墨也不及古人的。我想把这个传统作为一个终点,同时作为自己创作的起点。

  我想要完完全全做一次革命性的转变。那我就想了很多题材,真正代表中国符号的题材。我当时我就想如果把这个题材做好了,不单单是给中国人看的。现在是地球村了,讯息、交通那么方便,可以走出国门,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题材,我就想黄山、黄河、长城……,最后决定选择黄河,她是母亲河,中华魂,我就这样确定了以“黄河之水”为题材。

  ARTTITUDE:那是怎样形成今天这种很有个性的绘画语言的呢?

  徐惠君:在传统笔墨里面讲究很多线条和皴法,后来发现运用斧劈皴的方法画黄河,画不大也画不小,用皴法,小了容易紧,大了容易散,也不能去加,加了容易变死墨,最好一遍成功,所以我就找一个方法,找一个最适合表达水和雾的方法。

  其实原先我在中国美院进修学习的时候,我已经有一年多时间在画黄河,跟清华美院的邱挺老师学习,他那个时候在中国美院读研究生,顺便带我们去写生,突然下小雨,我的墨已经画不开了,在纸上已经画不上很干的墨,结果发现下到雨滴的地方,墨已经润开了,这种效果我记得很深。

  我2004年开始画黄河,还是使用很传统的皴法。那个时候很不舍得推翻自己多年所学的东西,很多人也在怀疑我这样做对吗?我当时发现这种画法的时候,也没有多想,也没有想到用喷壶,就用手洒,很不均匀,后来试验用喷壶,经过多次尝试,掌握了让纸面达到潮湿与不潮湿之间的一种状态,干和湿的对比,我称之为“风雨皴”,经过十多年的掌握和控制,画面布白设计可以说已达到炉火纯青,能控制的比较巧妙了。

  其实从古至今画水的各家我都进行了研究,学习他们的组合方法,目的是远离他们,我要跟所以人不一样,我反反复复临习所有人的方法。了解之后,我用自己的方法,告诉自己在画面的水里面不要出现线,因为传统以线为主,我偏偏不出现线,也不是没有线,因为两个面交叉就是一条线,点线面还是有的。我用这个方法发现表达水跟雾特别好。画黄河要积到20遍以上,那种水特别黄,因为有泥浆,它要比别的水看起来更沉一点,更厚重,好像重量比普通的水重上好几倍的视觉感受。这种厚重感只能靠一遍遍的积,我原先临习过许多傅抱石的方法,尤其是第一遍很有“抱石皴”的感觉,再加上我自己的方法,经过20遍以上就出现了现在这种效果。

  ARTTITUDE:现在特别想问您一个问题,您是怎么界定自己现在这个创作道路的?

  徐惠君:我们在江浙一带的画家,还是以墨为主,用点花青和赭石就差不多了,我曾经在美国做过展览,也曾觉得颜色上的单一问题,只是没有下决心去改。像欧洲有好多的油画里面的色彩关系特别强烈,色彩的好处是用上之后画面显得更加立体,空间感更加强烈。我就试了一下,但是没有成功,因为冷暖的东西放在一起,很容易脏。要特别的小心来把握这个冷暖关系,因为水色很薄,一叠加就脏。我们常讲“墨不碍色,色不碍墨”,在冷暖交替的地方一定要小心,看似写意,一定要小心处理。我们传统里面讲的不要光影,不要色彩,不要质感,其实这是给了我们很多机会。

  ARTTITUDE:在您的作品中,中国的气质已经很浓厚了,当然您不仅仅是以笔墨形态去表现。这种东方的气质把握的还是很到位的。您每幅画的创作周期是多长时间?

  徐惠君:其实我画画速度是很慢的,我画黄河为什么到现在还是一直津津有味呢?它是最能体现中国精神的题材,我现在大写意也画,积墨积彩的画比较多的情况下,时间比较长的时候,我就会画一些偏写意的,这样的话两方面相互有一种影响,是一种调剂的过程,有画积墨积彩的时候会了解这些比较细微微妙的东西,其实深入是最难的。

  大写意是把笔墨留在了纸上,不像积墨积彩都藏在了里面,那种情绪化,那种精神给你带来的轨迹,很好看。我现在积墨积彩中也有意留下了这种情绪,笔触很好看,把写意的东西和写实的东西放在一起,衔接的很自然,看不出突兀。泼墨泼彩是不可用的。因为我这里面的水都是需要留白的,泼墨泼彩洇开就会堵住,你去接的话就会闷,不接的话就显得薄,我也曾经尝试过,后来我就放弃了。

  其实我原先到中国美院是学花鸟的,画花鸟好卖,画了一段时间,后来接触到邱挺,被山水画吸引过去了,他们在国美的那个时期属于传统创新类的,在当地文化中走得比较快。我认为后来我画这个题材是一种觉醒:艺术应该是真实的,不能带有欺骗性在里面。纵观古今的好东西,没有让人觉得故意搞怪。我还是尊重大自然的规律性,那种色彩规律,用笔规律,情绪化的东西,是从大自然里面找。所以我的画法跟着水涌动,观察水,观察流向,观察结构,根据石头变化产生起伏,所以画的时候沿着那个起伏就行了,所以我的画能让观者感觉到水在涌动。

  ARTTITUDE:您的画我认为是比较写实的,作为艺术家在技法、样式积累上都非常成熟以后,像齐白石、黄宾虹等大家在创作过程中,都会遇到一些瓶颈,有一个再进行自我挑战、自我突破的过程。您再往下走,是怎么考虑创作方向的?

  徐惠君:我原先也曾遇到一些瓶颈,原先比较尊重黄河本来的颜色,黄色反复使用,就显得单一。后来将印象派那种理念那种色彩加进去,获得了突破,我发觉画面的丰富性出来了。我以后的创作方向可能是两个方面都有:一个就是积墨积彩;一个是纯写意的。就一挥而就,一点都不能加一点都不能减,做到笔墨的有效运用。

  可能我更喜欢的是那种积墨积彩,我会将颜色用的更极致,画得鲜艳些。中国人画油画可能更喜欢画灰色调,我觉得灰色调大家已经走的很好了,所以我要走鲜艳这条路。鲜艳这条路会出现一个问题,就是走着走着会浮。但是我发现用鲜艳的颜色在上面积染,既保证了它的鲜度,又不会浮,厚重感也出来了。

  我也不想画很多题材,人生百年,把一件事做好,比一百件事更有效果,所以我会继续研究水。前段时间我在研究陆俨少的东西,能不能把这个东西加进去?我发现很难,加进去之后就会觉得不对,因为线太具体,就妨碍了丰富度,很具体的东西,比如说线、块面的出现,水里面的东西,其中小东西特别的微妙,一用线就阻碍了画面的丰富性,包括色彩。

  ARTTITUDE:艺术家成长的过程中,比如对一个题材的投入,都是先进后出,通过探索发现,光色、结构、语言,都能够达到语言本体的饱和,都会走到尽头。学习艺术都是由不懂到懂,艺术发展都会有这么一个规律“先繁后简,先入再出”。您的作品东方的气质特别足,也许有一天会突然感到各种颜色都体验过了,再也没有新鲜东西的时候,也许能看到水的另一面,对于中国文化本体的回归,但这不是重复已经走过的路,而是用自己的眼光重新看待它。

  徐惠君:我的创作源于对自然事物的一种突发感想,我的这幅画为什么用大红和黄色呢?作品名字叫《中国红》,还起了另外一个叫《中国之歌》的名字,红色是融入中国血液的颜色,而黄河又是中国人代表符号的东西,于是我就想黄河用这种中国人最喜欢的血液般的颜色,代表中国的一种情绪来画这幅画,黄色是古代帝王用的颜色,我用这两种颜色组合,发觉一点也不怪异,它代表了一种精神的真实,而且是可以表达各种情绪的。对光影的关注和技法的研究最终还是会升华到一个精神层面,颜色会更加主观,更走向抽象,个性化风格会更加强,更脱离具象的东西。我的画作中运用紫色,就是为了体现母亲河那温柔浪漫的一面。

  原先我是画一年的画,出一本册子,办一个展览,然后卖掉。都是这样的职业状态。我不在某个团体,后来我想这个画法没有用过,想把这个画法呈现于世,于是就有了在中国美术馆办个展览的打算。通过这个展览给予我自信。肯定了自己的绘画风格。

  我现在画的风格有两种题材,一是黄河,一是重彩,一动一静,黄河是奔放的,我的重彩结合了当代社会因素,一反传统绘画中的构图特点,比如我的有些作品是平行式的构图,这在传统里面是没有的,我认为,平行的东西是安静的,所以我的重彩跟黄河画法形成强烈的反差。在工笔画中借用点彩的方式也有,这种纯粹的还是少一些,受到印象派影响挺大的。我画重彩的时候,是根据自己的感觉去画,画出我心中的理想家园。

采访 整理陈晓峰

本文发表与《艺品》杂志2015年11月刊

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,主要作为艺术信息、艺术展示、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。以世界文艺为核心,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。旨在传播艺术,创造艺术,运用艺术,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。

联系电话:400-601-8111-1-1地址: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

返回顶部
关闭
微官网二维码

徐惠君

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
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

分享到: